时间:2025-02-14 12:31
一、员工医疗期结束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当员工的医疗期结束,如果他既没法去做原来的工作,也没办法去做用人单位另外安排的工作,这时候,用人单位有两种做法。
一方面,可以提前30天用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然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不过要特别注意,在医疗期内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除非劳动者出现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规定的那些情况。
同时,用人单位得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付经济补偿。
具体的补偿标准是这样的:要看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了多少年,每满一年,就给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要是工作了六年多但还没到一年,就按照一年来计算;
要是不满六个月,就给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这样一来,既保障了用人单位的权益,也能让劳动者在特殊时期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员工医疗期解约后经济补偿怎么算
员工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约,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若违法解除,经济补偿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同时,因属违法解除,用人单位需按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不过若员工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种合法解除仅需支付正常经济补偿。
三、员工医疗期解约涉及哪些法律风险
员工医疗期解约存在多方面法律风险:
首先,《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若违法解约,需承担支付赔偿金的风险,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其次,可能面临恢复劳动关系的诉求。若员工要求恢复,仲裁或法院支持后,用人单位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期间还可能要补发工资及补缴社保等费用。
再者,此类纠纷会对企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企业形象和未来人才招募等。所以,用人单位在员工医疗期解约务必谨慎,严格审查解约理由是否充分合法,遵循法定程序,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医疗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
下一篇:医疗期满后单位如何补偿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